当前位置:首页>>佛法小知识

善行一定有功德吗?

曾经有缘主问我,自己坚持了十几年放生和布施,功德一定很大,将来能往生极乐吗?

善行与功德是否能划等号?其实不然。功为善行,德为善心。心行合一,名为功德。努力行善,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,就叫做功德,功德不等同于利益。

很多缘主、佛弟子误以为功德等同于布施放生,诵多少卷经文,做多少件好事,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,这种善为福德,不是功德。将善行等同于利益回报,一开始的发心就不对,此心不为善,而为求。

越是不计回报地付出,得到的回报就越大,而不执着于回报,始终持守内心的清静,就是功德。

不要让自己的善行失去功德的意义,走入以下几种误区:

一、行善有所求,求的是自身的利益

有一些人因为自己的生活不顺利,听说行善布施有利益,希望通过此来改变自己的境遇,于是开始做好事、捐款、放生等等,这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不顺而做的好事,这样的善行没有什么功德,反而助长了自己的贪欲。这些年来,为此而跟我诉苦,甚至诽谤佛法的人不在少数,说什么做好事一点用没有,自己还是一样倒霉甚至还不如之前。那是因为你发心不对,不仅没有将善行转化为福报,更造了新的业障,这种贪欲就是业。

二、为做好事而做好事,为了行善而行善

这样的情况,发心是好的,但不懂随缘行善,给自己制定了某些目标或者要求,比如什么时间之内要捐款多少钱,要帮助多少人,注重形式外向,从而走向了一个极端,会去特意去找善事来做,一旦没达到自己的标准,就内心愧疚,认为自己不够善,觉得菩萨会怪自己做的不好。

这样的情况,行善的功德也会打折扣,其实行善讲究随缘随性,不是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,你捐款一百就比捐款一万功德小,最重要是自己的发心,倘若你因为捐款一万,而影响了家人的日常花费呢?造成了家人的矛盾呢?这样的善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

善不是形式,更不在外求,若当下没有外在需要帮助的人、事,你努力的工作,为父母做一顿饭,给爱人一个拥抱,陪伴孩子也是一种善。

三、行善到处宣扬

行善积德,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,如果你做一些善事想让别人知道,到处宣扬,即使你做的事再好,这也叫阳德。做阳德的事,容易做,但关键是人要多积阴德。

古人认为,如果一个人的善行让别人知道了,这叫阳德。如果一个人做善事不求人知道,也不让人知道,这就叫积阴德。

阳德报的快,你做了好事,大张旗鼓,接着别人的称赞或物质的回馈就会纷至沓来,名誉、赞美超过实得而浪得虚名,那么这种“阳善”,非但得不到福报,反而多遭横祸。

这不是积德的表现。如同赚钱和花钱一样,赚的钱马上就花了,不会有积蓄,所以,阳德积不久,甚至随修随报。只有阴德才是真正的积德,你暗暗里做好事、积阴德,虽然没有人知道,但却是真实的在积累和增长后面的福报大,积得久。

《周易》中说,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当你的阴德积累到一定程度,所得的福报也必然有余,这种福泽和福报不仅在当世,甚至福泽你的子孙

消业障积福德,改善命运,具体可咨询末点老师微信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